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高中生物微课视频精讲集锦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与探讨答案高中生物必修+选修电子课本汇编高中生物必修1-3课程教学资源汇编高中生物必修选修电子课本下载↓视频教学:
重点知识:
知识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类型
特点
类型
菌落
荚膜
*性
S型
光滑
有
有
R型
粗糙
无
无
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方法
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2)过程与结果
(3)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深度思考]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是否所有物质都永久丧失了活性?
提示 不是。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知识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2.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3.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2)侵染细菌
4.实验结果分析
分组
结果
结果分析
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含32P噬菌体+细菌
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
含35S噬菌体+细菌
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
5.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DNA是遗传物质。
[思维诊断]
(1)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海南,13D)( √ )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新课标Ⅱ,5改编)( √ )
(3)噬菌体的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上海,11D)( × )
(4)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山东,5B)( × )
(5)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江苏,12D)( × )
知识点三 生物的遗传物质1.R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烟草花叶病*感染烟草的实验)
(1)过程
①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感染烟草→烟草叶出现病斑
(2)结果分析与结论
烟草花叶病*的RNA能自我复制,并控制其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2.完善下表中生物体内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类型
生物类型
核酸种类
遗传物质
实例
有细胞结
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
DNA和
RNA
DNA
玉米、小
麦、人
原核生物
乳酸菌、
蓝藻
无细胞结
构的生物
DNA病*
DNA
DNA
噬菌体
RNA病*
RNA
RNA
烟草花
叶病*
[思维诊断]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2)病*的遗传物质是RNA和DNA( × )
(3)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 )
(4)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 )
(5)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
(6)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的遗传物质是RNA( √ )
精品课件:
v
教案:
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的基因在RNA上。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1.教学实际思路
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染色体、蛋白质和DNA示意图切入,吸引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注意。问题探讨:你认为遗传物质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证明某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行方法有哪些?教师分别讲解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增强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染色体、蛋白质和DNA示意图图片来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物质有什么特点。那么科学家又是怎么发现并证明遗传物质的?下面来学习来学习一下科学家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新课讲授: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教师首先讲解20世纪20年代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由此人们认为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教师首先介绍S型细菌和R型细菌的区别。
展示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并提出以下问题:
(1)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会不会导致小鼠死亡?
(2)为什么第四组实验的小鼠死亡,并从其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后后教师进行总结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那么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接下来讲解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展示艾弗里的实验过程:将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然后分别用不同的酶出去细胞提取物中少部分的蛋白质、脂质和RNA等物质,通过观察剩余提取物的转化活性来寻找转化因子。
教师讲解其优点: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课件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T2噬菌体的结构。
(2)实验采取了哪项技术?
(3)推测实验结论。
讲解噬菌体的结构及其功能。介绍同位素标记法。讲解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推出结论。(讲解搅拌、离心的目的)
引导学生阅读P46文字,并提问:只有DNA是遗传物质吗?
通过展示图片讲解有些RNA病*的遗传物质是RNA。
根据实例,讲述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作业布置
做课后练习题和补充学案。
板书设计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
(2)体外转化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练习:
1.以含(NH4)SO4、KH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接种32P标记的T2噬菌体(S元素为32S),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S,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S,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S,多数31P
A.AB.BC.CD.D
2.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3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以上3个实验中放射性的主要位置依次是()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
3.关于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35S标记组:培养时间过长,沉淀物放射性增高
B.32P标记组:搅拌不够充分,上清液放射性增高
C.35S标记组:培养时间越长,含35S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高
D.32P标记组:培养时间越长,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低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相关强度或数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强度的变化
B.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强度的变化
C.图丙表示“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R型细菌+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组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D.图丁表示“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R型细菌+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组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5.某人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肺炎双球菌做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能够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有某种物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B.该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体内的DNA是遗传物质C.第1、2、3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D.第3组与第4组进行对照可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正常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7.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C.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D.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
8.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体免疫缺陷病*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9.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在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型细菌最终全部转化为S型细菌
C.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后,保温时间太短或太长,经过搅拌和离心后均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