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节电子教材
?左右滑动,浏览教材??左右滑动,浏览教材?
2.思考与练习及答案
一、思辨题
1.格里菲斯在研究中选择肺炎链球菌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在获得实验结果后,分析结果并得出了结论。下列结论和格里菲斯的结论不相符的是()A.S型活细菌可以使小鼠患病而死亡B.R型活细菌对小鼠生活没有明显影响C.只有将S型细菌加热灭活,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后,其性状是可遗传的C只要有S型细菌DNA的存在,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都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指导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是()A.噬菌体DNAB.细菌蛋白质C.噬菌体蛋白质D.细菌DNA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向细菌体内注射DNA,而将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细菌体内的物质被利用起来,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开按一定方式结合,组成完整的子代噬菌体。二、应用题1.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等几位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独到的实验设计令人惊叹不已,但也有些人质疑他们的实验设计。(1)有人说,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并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什么。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2)有人认为,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也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为什么艾弗里当时提纯的DNA中会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呢?(1)因为格里非斯没有将细菌体内的各种物质完全分离开,再分到与活的R型细菌混合,所以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因为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并不能提取出纯度为%的DNA。DNA中混有少量蛋白质不能被排除。2.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再进行侵染细菌的实验。(1)我们能理解他们的实验设计吗?(2)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外壳,还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还是菌体的外壳?其原理是什么?(3)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目的是什么?(1)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内部的只有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因此,亲代噬菌体的DNA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了子代,子代噬菌体才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各种性状,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2)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因为DNA中含有P面不含S,蛋白质中含有S而不含P。(3)日的是追踪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3.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后,经搅拌和离心,结果发现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出现在上清液中。尝试解释这一现象。因为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是培养基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因此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会出现在上清液中。4.一位同学根据几位科学家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了归纳概括(下图)。我们赞同这位同学的归纳与概括吗?尝试用我们熟悉的科学家的研究事实加说明。略。
可以任意选一位探索遗传物质的科学家,从观察与提出问题开始,按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梳理该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并加以说明,如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温馨提示:请选定相关内容,复制文字信息,制作课件。
版权归"生物铭师堂"所有
欢迎联系管理员泰翔,探讨生物教学
(泰翔)
第1版,转载请注明“生物铭师堂”制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