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约占住院病人十分之一,高发于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低的人群,尤其3岁以下儿童为主。近年来呼吸道感染日趋严重,常见的包括呼吸道合胞病*、腺病*、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等,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各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主要包括病*、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本次武汉病*性肺炎的病原体就是新型冠状病*,即“-nCoV”,由于这些致病原引起的临床症状复杂且不明显,对药物的抗性也不一样,如:病*感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往往无需使用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治疗对支原体无效,红霉素、阿奇霉素对支原体感染治疗较好但对卡他莫拉菌治疗无效。会使临床上很难针对性用药治疗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抗生素滥用。
所以,一种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显得至关重要。
传统的检测手段
▌抗体检测:
目前最常用的是抗体的检测方法,病原体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通过抽血可以检测出血清中的抗体来判断是何种病原体感染。
缺点:抗体的产生是复杂的体液免疫过程,通常在患者受感染后2周左右才能产生抗体。既患者被感染后有7-10天的窗口期无法产生抗体,往往造成诊断的假阴性结果,如RSV通常阳性率不足3%。
▌抗原检测:
为克服抗体检测时效性的不足,后续出现了抗原的检测方法。
抗原是病原体表面的糖蛋白,感染后不存在窗口期,只要有病原体存在,取样成功便可以对其表面的抗原物质做检测,判断感染何种病原体。RSV阳性率达10%。
但抗原方法依然存在方法学上的劣势:一方面,上呼吸道采用无法获得足够量的下呼吸道病原体。尤其是很难对儿童取到肺泡灌洗液,只能采用咽拭子或者痰样本,所以肺部感染、支气管感染患儿的检测往往存在纰漏。另一方面,部分病原体难以获得优质的荧光抗体进行专一的诊断,受抗体的质量影响其特异性和灵敏度。
▌分离培养:
传统的检测手段还有病原体分离培养的方法,通过病原体体外培养确定是何种感染。被广泛认为是金标准。但此方法检验周期约3-21天,培养条件要求高,易失败,不利于疾病早期诊断。
抗原抗体检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检测结果仅能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还需结合患者症状等综合判断,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难度,甚至造成误诊。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新技术:核酸检测
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部分病*的遗传物质是RNA),具有保守性、物种间差异性。通过对特定的一小段病原体核酸序列检测即可针对性地辨别感染了何种病原体。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是对病原体的DNA或者RNA进行检测,也是就当下热门的分子诊断技术。
这种技术基于分子生物学的优势,对核酸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不存在非特异性反应。由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强,逐步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包括遗传生殖、伴随诊断、液体活检、基础科研、感染性疾病检测等。
?目前医学检测领域应用的分子诊断技术主要有:
1、qPCR;
2、基因芯片;
3、高通量测序;
本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技术采用的是分子诊断中基因芯片技术,其特异性强,检测范围广,符合临床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需求。
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分子生物学法,通过特异性引物对待检测的核酸的片段进行大量扩增,将核酸浓度提高百万倍,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
这种技术效率高,时效性好,不存在窗口期。可以大量扩增,口咽拭子采样也可以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方法原理
普通的咽拭子或鼻咽拭子取样后,提取其总核酸。随后采用多重PCR通过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一次性对14种病原体进行扩增,将感染的病原体信号放大从而被检出。
芯片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将14种病原体所需的特异性的分子探针与不同的悬浮微珠结合构成14项病原体检测的液相芯片。通过扩增后的病原体核酸与液相芯片杂交、显色,通过液相芯片荧光信号检测仪一次性检测14种病原体。液相芯片与待检测DNA杂交的结合动力远高于传统的固体芯片,且每种微珠检测一种病原体,检测信号清晰不紊乱。
根据NGS和qPCR的实验数据对比,华银健康开展的14项病原体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堪比qPCR,检测范围覆盖临床上儿科呼吸道常见的病原体,在广东省接近4万人份临床样本的总阳性率达67%,检出率较传统的抗体和抗原检测法大幅提高,能有效辅助临床诊断。
检测范围
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标本采集简单,样本量少,几个脱落细胞即可进行检测;可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效能高,范围广,灵敏度高,假阳性率低。华银健康希望通过该项检查能更好地协助各医疗机构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作用,实现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共建健康中国。
—END—点击加入基因俱乐部成就行业精英
目前已有+行业精英加入基因俱乐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