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提倡单元整体教学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方法和核心素养的落实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需要考虑教-学-评的一致性。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需要学生真正能够看透教材是最重要的,浙科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可读性强,学生基本能看懂,但要真正理解教材的真谛需要一定的教学设计。
问题:如何组织“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教学?
教学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课堂教学需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组织课堂教学需要考虑单元整体教学,体现教-学-评。
首先,此单元是“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有五个次位概念:(1)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2)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长链;(3)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4)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决定生物的性状;(5)生物体存在表观遗传现象。
此内容的教学是在已经学习了前面二个次位概念后组织的教学,已经了解了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DNA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DNA结构有稳定性和特异性,那么,DNA作为遗传物质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单元教学需要创设情境:
可以利用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R菌转化为S菌,产生一定量的一模一样的S菌,说明遗传物质可以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即遗传物质的传递功能。那么,DNA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呢?通过复制,即1DNA→2DNA,那么如何复制呢?
实验探究教学:
为了构建次位概念“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运用假说-演绎法推导DNA半保留复制方式。
绘制DNA复制可能存在的3种假设方式,如图所示:
阅读教材中活动材料,进行提出“探究DNA复制过程”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学生分组完成活动任务单,预测三种实验结果并分享交流。
半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分散型复制
最终教师呈现科学家的结果,得出半保留复制的方式是正确的。了解了复制方式,那么复制的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如何准确保证DNA复制准确无误?
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材料,通过问题链组织教学。得出下列四个方面的结论。
复制的过程:解旋→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新的子链DNA。
复制的基本条件:两条链分别作模板,原料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量。
准确无误的保证:边解旋边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复制的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到子代,从而保持亲子代之间的连续性。
后记:课堂教学已经完成后,如果学生没有疑问,就不会形成科学思维。这堂课的内容至少应该会产生以下六个疑问,可以作为课后延伸和拓展:
(1)如何让大肠杆菌的DNA标记上15N?
(2)能不能第一代的是14N,然后提供15N?
(3)实验需要经过三代,原因是第二代排除了全保留复制方式,第三代排除了分散型复制,那么能不能到第二代就可以证明半保留复制?
(4)密度梯度离心法是如何达到分离的目的?
(5)如何观察实验结果?是用肉眼观察吗?
(6)大肠杆菌是拟核中环状的DNA,那么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DNA又是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半保留复制?
相关的答案可以参考文章后的链接。
典型试题解析
试题:下图为科学家设计的DNA合成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利用大肠杆菌来探究DNA的复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获得试管①到试管③,细胞内的染色体复制了两次
B.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提取DNA更方便
C.试管③中含有14N的DNA占3/4
D.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
解析:
大肠杆菌细胞内没有染色体,A错误;噬菌体是寄生的,不能在培养液中繁殖,不能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B错误;试管③中含有14N的DNA占%,C错误。故答案为D。
相关内容链接
拓展|大肠杆菌的半保留复制研究也用了放射性标记实验,得出了原核生物的DNA复制特点和过程
释疑|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原理等若干问题
深度|在核酸是遗传物质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同位素是如何标记的?
DNA复制若干问题解析
探究DNA复制的过程是如何测定的?
有些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高中生物教材研究
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请猛戳它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呗~?
王甫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