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多吃什么 http://m.39.net/pf/a_6413270.html内容目录呼吸机基本简介呼吸机辅助模式和控制模式的基本原理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呼吸模式选择呼吸机工作参数详细点的呼吸机参数解读1.呼吸机基本简介呼吸机必须具备四个基本功能,即向肺充气、吸气向呼气转换,排出肺泡气以及呼气向吸气转换,依次循环往复。因此必须有:⑴能提供输送气体的动力,代替人体呼吸肌的工作;⑵能产生一定的呼吸节律,包括呼吸频率和吸呼比,以代替人体呼吸中枢神经支配呼吸节律的功能;⑶能提供合适的潮气量(VT)或分钟通气量(MV),以满足呼吸代谢的需要;⑷供给的气体最好经过加温和湿化,代替人体鼻腔功能,并能供给高于大气中所含的O2量,以提高吸入O2浓度,改善氧合。动力源:可用压缩气体作动力(气动)或电机作为动力(电动)呼吸频率及吸呼比亦可利用气动气控、电动电控、气动电控等类型,呼与吸气时相互切换,常于吸气时于呼吸环路内达到预定压力后切换为呼气(定压型)或吸气时达到预定容量后切换为呼气(定容型),不过现代呼吸机都兼有以上两种形式。治疗用的呼吸机,常用于病情较复杂较重的病人,要求功能较齐全,可进行各种呼吸模式,以适应病情变化的需要。而麻醉呼吸机主要用于麻醉手术中的病人,病人大多无重大心肺异常,要求的呼吸机,只要可变通气量、呼吸频率及吸呼比者,能行IPPV,基本上就可直接使用了。2.呼吸机辅助模式和控制模式的基本原理辅助/控制(Assist/Control,A/C)模式结合了控制(con-trol)和辅助(assist)两种模式。当患者存在自主呼吸时,可触发呼吸机送气(压力触发或流量触发),表现为辅助通气;若患者没有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设频率时,呼吸机强制送气(时间触发),表现为控制通气。基本原理A/C模式可以定容(volume-targeted),也可以定压(pressure-targeted,也称为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con-trolventilation,PCV),特点为呼吸机每次输送的均为指令(mandatory)通气。之所以称为指令通气,是因为吸气相的通气参数均由呼吸机控制,包括:1.潮气量或气道压力。定容时,每次按预设的潮气量和吸气时间送气,气道压力是变量;定压时,每次按预设的气道压力和吸气时间送气,潮气量是变量。2.吸气向呼气的切换为时间切换。当预设呼吸频率后,1次呼吸周期的时间被确定。定压方式下直接设定吸气时间(或吸呼比)。定容方式下,吸呼切换由容量和时间共同决定,这时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流速和吸气时间(或吸呼比)相互关联,预设任何三个参数决定另一个参数的变化。如当呼吸频率设定为20次/min时,每次呼吸周期为3秒。若潮气量设定为ml,吸气流速设定为24L/min,则吸气时间为1秒(吸呼比为1:2)。若将潮气量的设定增大为m1,并希望维持吸呼比为1:2,则必须将吸气流速增加到36L/mind因此,无论如何设定,定容方式下实际决定吸呼切换的参数仍为时间。A/C模式下,控制和辅助之间的转换取决于患者是否触发呼吸机当呼吸频率和吸呼比设定后,每次呼吸周期(=60/呼吸频率,单位为秒)和吸气时间也被确定。患者存在自主呼吸,并触发呼吸机时,呼吸机按照预设的潮气量(或吸气压力)和吸气时间为患者输送指令通气。当从前一次吸气开始计时,在一个呼吸周期的时间内未检测到患者的吸气动作时,呼吸机也输送一次指令通气。因此,发生变化的部分是呼气时间,当患者的呼吸频率逐渐增多时,可能会出现反比通气(呼气时间大于吸气时间)。3.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呼吸模式选择在呼吸机的使用操作中,首先需要选择呼吸机的参数设置,这也要求属于非临床的工程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一样,了解呼吸机参数的含义、要求、范围等。现通过介绍呼吸机的基本操作来了解其基本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呼吸机的参数设置-呼吸模式选择:在呼吸机的操作中,首先要选择病人呼吸模式,现代机型最常用的有三种模式:(1)A/C(辅助/控制通气):病人有自主呼吸时,机械随呼吸启动,一旦自发呼吸在一定时间内不发生时,机械通气自动由辅助转为控制型通气。它属于间歇正压通气。(2)SIMV(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呼吸机于一定的间歇时间接收自主呼吸导致气道内负压信号,同步送出气流,间歇进行辅助通气。(3)SPONT(自主呼吸):呼吸机的工作都由病人自主呼吸来控制。在以上三种基本模式下,各类呼吸机还都设计了针对各种疾病的呼吸功能,供使用时选择。例如:(a)PEEP(呼吸终末正压):在机械通气基础上,于呼气末期对气道施加一个阻力,使气道内压力维持在一定水平的方式。(b)CPAP(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在自主呼吸的前提下,在整个呼吸周期内人为地施以一定程度的气道内正压。可防止气道内萎陷。(c)PSV(压力支持):在自主呼吸的条件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一定程度的压力支持。(d)MMV(预定的每分钟通气量):如果SPONT的每分钟通气量低于限定量,不足的气量由呼吸机供给;SPONT的每分钟通气量大于限定量,呼吸机则自动停止供气。(e)BIPAP(双水平气道内正压):病人在不同高低的正压水平自主呼吸。可视为PSV+CPAP+PEEP.(f)APRV(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在CPAP状态下开放低压活瓣暂时放气,降低气道压力而形成的通气。4.呼吸机工作参数四大参数:潮气量、压力、流量、时间(含呼吸频率、吸呼比)。1.潮气量:潮气输出量一定要大于人的生理潮气量,生理潮气量为6-10毫升/公斤,而呼吸机的潮气输出量可达10-15毫升/公斤,往往是生理潮气量的1~2倍。还要根据胸部起伏、听诊两肺进气情况、参考压力二表、血气分析进一步调节。2.吸呼频率:接近生理呼吸频率。新生儿40-50次/分,婴儿30~40次/分,年长儿20-30次/分,成人16-20次/分。潮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3.吸呼比:一般1:1.5-2,阻塞性通气障碍可调至1:3或更长的呼气时间,限制性通气障碍可调至1:1。4.压力:一般指气道峰压(PIP),当肺部顺应性正常时,吸气压力峰值一般为10-20厘米水柱,肺部病变轻度:20-25厘米水柱;中度:25-30厘米水柱;重度:30厘米水柱以上,RDS、肺出血时可达60厘米水柱以上。但一般在30以下,新生儿较上述压力低5厘米水柱。5.PEEP使用IPPV的患儿一般给PEEP2-3厘米水柱是符合生理状况的,当严重换气障碍时(RDS、肺水肿、肺出血)需增加PEEP,一般在4-10厘米水柱,病情严重者可达15甚至20厘米水柱以上。当吸氧浓度超过60%(FiO2大于0.6)时,如动脉血氧分压仍低于80毫米汞柱,应以增加PEEP为主,直到动脉血氧分压超过80毫米汞柱。PEEP每增加或减少1~2毫米水柱,都会对血氧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数分钟内即可出现,减少PEEP应逐渐进行,并注意监测血氧变化。PEEP数值可从压力二表指针呼气末的位置读出。(有专门显示的更好)6.流速:至少需每分种通气量的两倍,一般4-10升/分钟5.详细点的呼吸机参数解读呼吸机通气模式的优缺点如何比较?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通气模式可以满足临床上所有的需要。临床医生应该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下面比较各种常用的通气模式的优缺点。一、容量控制通气(CMV,A/C):也称作间歇正压通气(IPPV),是一种完全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呼吸机按照设定的潮气量、吸气流量、吸气时间和呼吸频率给予通气。其优点是:保证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多数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全部的通气支持。所有特别适合于无明显自主呼吸的病人。缺点是气道压力变化比较大,有可能出现过高的压力,气压伤的可能性比较大。通气参数的设定难以完全适合病人的需要,也不能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而变化,所有其人机同步性较差,对于有明显自主呼吸的病人,比较容易出现人机对抗、病人感觉不舒适、过度通气或吸气流量不协调等。二、压力控制通气(PCV):每次吸气给予调定的压力和时间。吸气流量按需供给(压力限制,时间转换),没有固定的潮气量。其优点是能够控制气道压力,气压伤的可能性降低,有利于肺泡开放和气体分布。缺点是潮气量不保证(决定于呼吸系统的有效顺应性和给予的吸气压力和时间),设定吸气时间与病人的吸气时间不合时,导致病人感觉不适和人机不同步。主要应用于需要控制气道压力(避免气压伤)和充分镇静状态下的病人。三、压力支持通气(PSV):PSV的特点是由病人触发每一个吸气,吸气相给予恒定的正压,吸气的流量足够可变(根据实际的需要)。当吸气流量下降到一定的水平时,转换为呼气。PSV的特点病者触发,呼吸机提供吸气辅助性压力和流量,病人的吸气努力、PSV的水平和呼吸系统的有效顺应性三方面共同决定吸气的潮气量、实际的吸气流量和吸气时间。最终达到人机共同作用完成每一个呼吸,降低呼吸肌肉的负荷,增加通气量的目的。PSV应用指征前题是有比较强的自主呼吸的状态,特别适合于一般状态比较好,但存在呼吸费力的病人,也常用于人机对抗的病人的处理。缺点是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不恒定,不适合用于昏迷或自主呼吸微弱的病人。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SIMV是指在给予指定的基础呼吸频率的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通气的同时,允许有自主呼吸的通气模式。通常将每分钟分成若干个时间段(由SIMV的频率决定),每一个时间段给予一次的控制通气,其余的时间允许自主呼吸。在自主呼吸期间,可以同时使用辅助通气的模式(如:PSV)。实际的分钟通气量由呼吸机指令通气和患者的自主通气两部分组成。与CMV相比SIMV具备有下列的优点:①避免或减少镇静剂或肌松剂的应用。②减少呼吸性碱中*的发生。③预防呼吸肌萎缩。④加速撤机过程。⑤减少对循环功能的干扰和气压伤的发生率。缺点是基础频率的控制呼吸的参数较难与病人的吸气流量、容量和时间节律完全适应,导致该时段的人机不同步。自主呼吸时段有可能导致呼吸负荷过重,增加呼吸肌肉负荷。SIMV主要适用于呼吸衰竭的恢复过程和撤机过程中,其在撤机中。也有用于解决人机对抗的问题。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essureregulatedvolumecontrolventilation,PRVC):PRVC是一种压力控制,时间切换的通气模式。其特点是呼吸机连续测定呼吸系统有效顺应性(受肺、胸廓、气道阻力的共同影响),自动调整压力控制水平,保证潮气量。呼吸机首次送气从低压开始(起始的压力为5cmH2O),呼吸机自动计算该压力下获得的潮气量。在随后的三次通气中,呼吸机逐步调整压力水平,每次通气之间的压力差不超过3cmH2O。首先以达到75%的预定潮气量为目标自动调节压力;此后呼吸机根据自动调节后的压力和潮气量再次计算呼吸系统有效顺应性,随后再自动调节吸气压力以便达到预定的潮气量。最大压力不超过预定压力(压力上限)下5cmH2O。PRVC可用于控制性通气,避免了压力控制时潮气量不保证的缺点,也避免了容量控制时可能出现的吸气流量不匹配的问题。应用PRVC时应注意调节合适的最大压力上限水平,压力水平过低达不到预设潮气量,压力水平过高则安全性差。此外,如果病人的呼吸的努力在不断的变化时,PRVC的调节有可能无法完成;当病人的吸气努力较强时,也有可能出现病人的吸气时间与设定的吸气时间不一致的情况。六、容积支持通气(volumeSupportVentilation,VS,也有称作容量辅助通气):VS是一种压力辅助,流量或容量切换的通气模式。其工作方式类似于PSV,不同之处是压力辅助的水平自动增加,使实际的潮气量接近设定的目标潮气量。调节的原理与PRVC相似。当患者的自主呼吸消失时VS模式将会自动转为PRVC模式。七、适应性压力通气(adaptivepressureventilation,APV):是一种能适应病人通气的需求的自动模式。APV是通过自动调节吸气的压力水平来达到目标的潮气量的目的,其工作原理为:①连续五次通气以测定病人的呼吸系统有效的动态顺应性;②计算并以最低的气道压力达到所需目标潮气量。③当顺应性及病人的呼吸状态发生改变时,APV通过改变气道压力来实现预定潮气量。ASV主要优点有:①自动调节吸气压力来适应病人的通气需求,可用于自主及指令性通气,当病人自主呼吸停止时,ASV则自动转换为指令性通气;而当自主呼吸恢复时,ASV自动进入支持通气阶段;②ASV是第一个自动撤机支持系统,ASV可以用于开始人工通气时到脱机过程的病人。③ASV能提供安全的最低分钟通气量;④ASV能持续监测病人每一次呼吸的顺应性、气道阻力及自主呼吸状况。然而,ASV只是根据呼吸系统有效顺应性的情况来调节通气支持的参数,无法根据病人的总体情况来综合调节。因此,不宜盲目应用。八、压力增强通气(Pressureaugmentedventilation):此通气模式是在PSV的基础上增加保证潮气量的功能。压力增强通气时,应首先预设适当的PSV水平,然后选择一个最小的潮气量和备用支持吸气流量。如果PSV水平产生的潮气量超过设定的最小潮气量时,无压力增强,呼吸机仍按流量切换方式转化为呼气;如果PSV产生的潮气量低于预设的最小潮气量时,备用支持气流装置向病人提供气流,直到达到预设的潮气量后停止。此时气道内压力增加并超过PSV水平,呼吸机以容量方式切换。压力增强虽然解决了PSV时没有潮气量保证的问题。缺点是在压力增强期间,有可能出现人机不同步或者对抗。此外,因其没有呼吸频率的备用支持,病人仍有发生窒息的危险。九、分钟指令通气(mandatoryminutevolumeventilation,MVV):MVV是一种自主呼吸和或机械通气相结合保证达到预设分钟通气量的通气模式。当病人的自主呼吸达到预设分钟通气量后,呼吸机不产生强制的控制通气。否则,呼吸机将自动补偿自主呼吸未完成的通气量。应用MVV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目标分钟通气量,目标是保证基本的通气量的需求。从理论上讲,MVV用在撤机过程中比较合适,当自主呼吸发生变化时不需要医生反复调节呼吸机频率,但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其效果并不优于其他撤机方法。十、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PressureReleaseVentilation,APRV):APRV是在CPAP基础上,通过间歇释放(降低)气道内压力来实现肺泡通气的一种新的通气模式。也就是说,在给予一个较高水平的持续气道内正压(高水平CPAP)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时间节律降低CPAP的水平(低水平CPAP)。在高水平CPAP和低水平CPAP的转换过程中的产生通气的效果。无论在低水平或高水平的CPAP时,病人可以自主呼吸。所以,APRV保留了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并保持大部分时间的气道内高水平的正压和辅助通气的功能。上述特点使APRV具有改善氧合效果好、气道内压力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和气压伤发生率低的优点。APRV使用时,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的镇静。十一、反比通气(inverseratioventilation,IRV):常规通气照人们平常的呼吸方式,一般预置吸气时间小于呼气时间。常用的吸呼比为1:1.5~3。如果通气机的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吸呼时间之比≥1(通常为1~4:1),即称为反比通气。可用各种技术来延长吸气时间,如:吸气末暂停,吸气峰流量降低或吸气压力的限制等。每一种技术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结果。目前主要应用压力控制反比通气(pressure-controlledIRV,PC-IRV)。考试专题链接:麻醉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试题基础理论(题)麻醉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试题实践技能(题)麻醉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试题前沿知识(题)麻醉副高考点(提分必看条)麻醉副高考点(提分必看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