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可能听说过,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种人比白种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免疫力低的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
众说纷纭,有的说法是对的,然而也有的说法是错的,而且我今天给大家科普的信息会更多,比如说,抽烟的朋友们,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没错,你是不是有一种想立刻掐灭手中烟头的冲动???我是认真的!!!至于为什么?请耐心读下去。
年3月,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的GuoshuaiCai团队在预印本网站Preprint.org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吸烟者、老年人以及白种人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病*。
在本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除了ACE2受体以外,还有两种其他的受体,参与了SARS冠状病*进入人体的细胞,分别是L-SIGN受体和DC-SIGN。在高加索人(白人)的肺部L-SIGN基因表达较亚洲人高,所以白人的新冠病*易感性更高;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DC-SIGN受体表达量增加,同时器官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在新冠病*易感的基础上,还容易发展成重症;而ACE2和DC-SIGN表达量在吸烟人群的肺部更高,尤其是曾经吸烟的人群。DC-SIGN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表达量更高,表达量与性别无关。
年5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心脏病学教授AdriaanVoors博士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
这是因为,男性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浓度高于女性。由于ACE2能够使新冠病*感染健康细胞,所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染COVID-19。
ACE基因家族成员在男女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抓关键词,基因、蛋白、免疫细胞,这些家伙决定了我们人类的健康,所以大家不要轻易地去否定“转基因作物”和基因检测、免疫细胞功能评估等新技术,至于大家为何会去吐槽,无外乎就是一些技术的局限性限制了它们的广泛使用(说人话,研究得还不够彻底!)。
回到时间轴,年7月8日,芬兰分子医学研究所的AndreaGanna博士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针对新冠肺炎遗传风险的研究成果。
这项GWAS((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关联研究分析了覆盖19个国家近5万名COVID-19患者的46项研究,该项目参与贡献的研究人员达数千名(这种规模差点可以赶上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了。这项国际性的研究分析了决定人类新冠病*(SARS-CoV-2)感染和新冠肺炎(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的遗传学因素,鉴定出了与易感性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13个新的基因组区域。
我们一起看一下该项目的具体情况:
该研究——“COVID-19宿主遗传学计划”的数据来自46项不同研究来源的49,例病例和万对照样本,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六大群体:中东人(MID)、南亚人(SAS)、东亚人(EAS)、非洲人(AFR)、美洲人(AMR)和欧洲人(EUR)。
接下来,该项目的科学家们对COVID-19(新冠病*感染病人)和SARS-CoV-2(非典病人)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一共找到了13个遗传位点(不是基因,但是很多相关的基因都位于这个区域!!!)与这两种病人有紧密的关联。
这13个遗传位点分别位于我们人类22条常染色体上的这些位置,其中一些已知的重要基因也基本上在下图里面都有展示。但是我们要引起注意的是,一些相关位点位于与已知的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附近,比如FOXP4基因、DPP9基因等,这说明一些患者即便痊愈以后,他们都有必要定期检测自己这些组织部位(影像、基因、肿瘤标志物等),防止肿瘤的发生;再比如,其中TYK2基因,该基因的变异会增加病人对其他病*、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易感性。。。。。。
其他的图表更加复杂,我就不详细展示了,说下重点,按照疾病易感性、严重程度和死亡率与临床相关性,科学家们选择了38种疾病、健康和神经精神病学的表型作为新冠病*的潜在危险因素。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到,这38类疾病中缺血性中风患者、狼疮患者、肺纤维化患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注意力集中障碍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关节炎患者、慢性肾病患者、老年痴呆症患者、吸烟人群等都是新冠病*容易感染的人群,而且有重症化趋势。
写了这么多,也许很多读者朋友们可能有意见了,你说了这么多,我已经十分”蒙圈“了,还是没有搞懂什么人容易感染新冠病*?什么人会容易发展成新冠重症患者?其实归纳起来也不难:1、一些有利于新冠病*登陆的靶点,它们能与病*表面的分子想结合,从而为病*打开一个进入的通道(家贼难防啊!!!这与细胞表面的一些大分子以及表达它们的基因相关;2、免疫力缺陷和免疫力低下;3、衰老人群(世界性难题,想要长生不老很烧脑壳,朕的大秦帝国都亡了年了)。
总之,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有助于为新冠病人的治疗提供靶点(毕竟我们不知道这场疫情究竟何时会结束。);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基因在传染病研究中带来的帮助;最后,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面对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流行性疾病的时候,各国科学家们携手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相互拆台,胡乱指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