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上看到,在11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今年前9个月累计减个税多亿元,2.5亿纳税人受益。年1月1日起,新个税的实施,不仅从个税起征点从每月,提高到元,还增加了6项专项扣除。该项政策已实施了近一年,大家享受到这一红利了吗,如果今年还未享受到,那应该怎么补救呢?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务或人事对员工是否宣传到位,员工是否享受到相关的个税红利呢,在不涨税前工资的情况下大家发到手的收入增加了吗?
今年4月份我从一家比较大的公司进入规模相对较小的公司财务部,员工多人,拿到人事的工资表时,基本上都是没有专项扣除,我就感觉比较奇怪,这么多人难道都没有符合专项扣除条件的吗?但是在财务申报个税时,个税申报系统上面又有极少员工的专项扣除信息。这就造成了个税计算的不准确,也就是说员工的个税在工资表中被多扣了,实际工资少发了。在专项扣除方面,还有一些员工根本就没有申请专项扣除信息,这些员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方面的优惠政策,他们每个月也就是关心到手的工资没有比以前少就行,不知道个税的这些政策。
为什么大企业能执行到位,员工到手的工资增加了,而小企业就执行比较弱呢?从我本身的经历出发,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
1、人事对该政策了解程度不够,在新员工入职的时候没有充分的向员工讲解相关信息。比如新员工入职的时候,人事让员工填完相关的表格然后就带到相应的部门去,没有询问员工是否有子女教育、赡养老人、房贷等信息,没有向员工充分讲解专项扣除的情况,那很多员工自然不知道有这些优惠政策。当然,如果员工知道的,主动提出要填报这些信息时,人事才告知怎么办理。
2、专项扣除信息填报渠道不是唯一的,可以通过手机APP填写,也可以把信息填在表格中由公司报税人员录入个税申报表中。其实手机填写是最方便的方式,上面的信息如果不填写完整是不能提交的。填在表格中交给办税人员填写时,比如填写住房贷款信息,员工交过来的表格中填写的不完整,像贷款合同,贷款时间这些信息他们不知道就不填写直接交过来,那系统里面也无法录入,还要退回补充,可能导致个税优惠较晚享受。所以,人事应当协助员工完成信息的填报工作。
3、人事计算工资和报税信息不统一。有些员工的专项扣除报税人员已录入,但人事并不知道,导致两边信息对接不畅。每个月报税人员把专项扣除信息导出给人事,防止多扣员工个税。
有人的会问,那我有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但平时没有填报就不能享受了吗?年个税实行累计预扣,可以在下年的个税汇算清缴的时候进行退税,同样可以享受到该政策。
下而举例子来看看专项扣除省税情况,因19年实行累计预缴,所以以全年工资来计算更准确:
1、在未填写专项扣除前,某个员工每月税前工资元,社保元,全年应纳税所得额:*12-*12-*12=元,因超元适用10%的税率,个人所得税为:*10%-=元
2、在填写专项扣除后,经了解,该员工有一个子女在读高中可每月扣除0元,还有每月还房贷可扣除0元,那全年应纳税所得额-(0+0)*12=元,适用3%,个人所得税为*3%=.8元
3、全年可增加收入:-.8=.2元
大家可以看出,我们的收入是不是增加了不少,过年的新衣服又有了。
以下是个税申报系统的填写方式界面,手机APP填报的,要求的信息资料都一样的,只是界面不同而已。
但填报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将取消企业申报个税客户端填写员工专项扣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