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文景之治帝国崛起前的太平时期
TUhjnbcbe - 2024/10/18 16:47:00

《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则故事《亲尝汤药》,讲述的就是汉文帝在母亲薄姬生病期间,细心照料母亲的故事。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原是与刘邦争夺天下的魏王豹的姬人。魏王豹被刘邦消灭后,薄姬成了俘虏,被分派到织绢室做女奴。刘邦见薄姬貌美,就临幸了她。薄姬怀孕,生下刘恒。但此后,薄姬很少见到刘邦,就一心照料儿子,并获准出宫去儿子的封地居住。

刘恒对他的母亲薄姬很孝顺,从来不敢怠慢。有一次,薄姬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薄姬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她煎汤药,并且日夜守护在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在汉文帝的悉心照料下,薄姬终于病愈。汉文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废除肉刑是汉文帝的恤民政策中最被世人称道的。在这一过程中,牵涉到一位叫作缇萦的孝女。这也是后世所说的缇萦救父的故事。

公元前年,临淄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逢迎上司。洁身自好的他不久便辞职,做了医生。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几天死了。商人仗势告发了淳于意,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漆下无儿,仅有五女。他被押解长安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地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谁说女子不如男。"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被官府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把肉刑改用打板子,板子刑法由此得来。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淳于意因为女儿的英勇而得救。汉文帝废除肉刑,较之前的刑罚来说是减轻了,但因为打的板子数太多,很多犯人在受刑的过程中就死了。汉景帝又把打板子的数量减少了,降低了刑罚。

七国之乱示意图

汉景帝时期,公元前年,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吴楚之乱”,或“七国之乱"。吴楚之战绝非突然。公元前年,刘邦立自己的哥哥刘仲的儿子刘濞为吴王。吴王刘濞在封地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使吴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汉文帝时,吴世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即汉景帝)博弈,因争棋路发生争执,刘启抓起棋盘将吴世子砸死。这使刘濞大为恼火。汉景帝即位后,吴王刘濞日益骄横,谋反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御史大夫晁错建议汉景帝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景帝的削藩政策因此开始。

公元前年,汉朝廷将削地的诏书送到吴国。吴王刘濞立即诛杀了朝廷派来的两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遍告各诸侯国。消息传来,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蕾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于是,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爆发了。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景帝立即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景帝虽派周亚夫等迎击叛军,但同时内心却是摇摆不定的。为换取七国罢兵,景帝决定腰斩晁错于东市,这样就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然而七国仍不罢兵,这就进一步暴露他们反叛的面目。景帝后悔莫及,于是决定以武力平息叛乱。周亚夫率军迅速平定了七国之乱,吴王濞逃至盟友东欧国,被东欧王所杀。

战争结束后,局势大变。景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着手解决王国问题,他调整诸侯王国的设置。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楚王外,其余六国全被废掉。此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同时还抑贬诸侯王的地位。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稳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前期示意图

公元前年,汉文帝即位之时,虽然汉朝建立已经20余年,由于战乱等各种缘故,汉朝的社会经济状况并未好转。所以汉文帝和汉景帝即位后,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安民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开创了“文景之治”

文帝下令减轻田租税率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公元前年和公元前年,文帝曾两次减省租税。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自此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此外,算赋也由每人每年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减轻徭役,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少见。

汉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景帝还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继续减轻刑罚,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进行修正,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对特殊罪犯也提倡给予某些照顾。

文帝和景帝还躬行节俭。汉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讲究节俭的君王。据说他起先在宫中规划建造一座露台,召工匠预算,大约要花费百金,汉文帝知道后,说:"百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户的产业,我居住在先帝营造的宫殿中,已经常常感觉到惶恐羞愧,为什么还要建造新的露台呢?"汉文帝还多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他平时常只穿普通的黑色织品,所宠爱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宫中的帷帐没有纹绣,为天下百姓做节俭的表率。

两位皇帝在处理与匈奴的关系上,方法也是很妥当的。景帝时期是匈奴的强大时期,匈奴骑兵南下进击汉地、烧杀抢掠,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统治。而此时汉朝社会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但要战胜匈奴,条件仍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景帝坚持和亲,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军事冲突,为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当然,景帝并不是一味妥协,也进行了必要的抵御。在不多的反击匈奴的战斗中,涌现出李广和程不识等一批卓越的将领,其中以"飞将军"李广最为突出。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以后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做了准备。

汉文帝与汉景帝的励精图治,使汉朝经济继续得到恢复与发展,社会安定,这段时期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与汉景帝是中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两位皇帝。汉文帝继位之时,国家财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还相当困顿。面对现状,汉文帝采取多种措施,减免赋税,发展经济,提高国力,安定社会。汉景帝在位时,继续采用汉文帝与民休养的方针,使汉朝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共同创造了汉代第一个治世。汉文帝与汉景帝时期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们在位期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被誉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成为后代帝王学习的榜样。

公元前年汉文帝驾崩。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公元前年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十个月后被平定。公元前年驾崩未央宫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景之治帝国崛起前的太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