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利润又称为经济增加值(EVA),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它是在企业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减去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衡量企业为全部资本方创造的经营业绩,它把投资决策所必需的现金流量法与业绩考核必须的权责发生制统一起来。由此可以得出企业经济利润的定义式:
经济利润=税后经营业利润-投入资本成本
又,
投入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股权资本成本
经济利润=净利润-股权资本成本
=投入资本*(投入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在企业经济利润的计算中,需要特别留意投入资本和投入资本回报率的计算:
投入资本=权益资本+债务资本=非流动资产+营运所需资金=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付息债务=权益资本+债务资本-非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负债和溢余资产的净额
投入资本回报率=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息税前利润收入*收入投入资本*(1-所得税税率)=经营净利润*平均资本周转率*(1-所得税税率)
经济利润折现模型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两大类
基本公式:
OV:企业整体价值
IC:投入资本
IC。:评估基准日的投入资本
RIOC:投入资本回报率
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t:收益年期
基本公式演化:
资本化公式:
两阶段模型:
三阶段模型:
在使用经济利润折现模型过程中,首先,要能够准确计算评估基准日的投入资本;第二,能够合理估计企业的收益期以及收益期的经济利润;然后,能够对企业未来经济利润的风险进行合理的量化。除此之外,需要选择与收益相匹配的折现率,应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至此,企业价值估中收益法的四大模型已经介绍完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如何辨别四种模型的优劣势?
首先,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与股利折现模型,二者都属于权益口径的收益指标,均采用股权资本成本进行折现。当企业收益期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和分配的股利相等时,二者计算结果一致。但实务中这种情形并不存在。股利折现模型适用于缺乏控制权的股权评估,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适用于具有控制权或者战略型投资者的股权评估;
然后,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二者的选择需要对比模型使用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可能存在的计算误差。对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的评估一般优先选择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因为这些企业的财务杠杆通常很很高且付息负债变动频繁。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可成为间接法,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称为直接法,因为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需要在企业价值的基础上减去付息债务的价值才能得出股东权益的全部价值。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则是直接得出股东的全部权益价值。
最后,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和经济利润折现模型,二者计算得出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经济利润折现模型可以动态地反映企业在收益期是否创造价值,通过对企业收益期经济利润的动态变化及原因进行剖析还可以对收益预测的合理性做出检验。
只有掌握最基本的原理与概念,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工作,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并不是在如何计算,而是在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是加深理解和运用的最为有效的途径。虽然对于四大模型的解释大部分是参照课本,但这个过程的艰难只有我自己清楚,只有努力缩短知道和做到的距离,才不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