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伤害亲子关系的三种关系,最后一种最可怕 [复制链接]

1#

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终身的发展。如果父母用错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跟自己的关系变得千钧一发。

最近,有家长在后台留言到,说自已的女儿越来越胆小,事情是这样的:

以前我的女儿出门会主动找生人问路,任何文艺表演都会积极报名,但是现在老师推荐她参加钢琴比赛,却不敢站在同学们面前,被陌生人问多几句,还会怯生生地躲在我的身后。

孩子的这些表现,归根原因是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

和家长沟通后,她回想起,这几年的亲子关系确实处于紧绷的状态:自已是个完美主义者,注重效率和结果,但女儿是不紧不慢的性格,母女两经常发生争吵和摩擦。

仗着自已是家长的身份,对女儿极其挑剔,还要强势要求女儿不能犯错。

时间一长,女儿变得不再大方自信,开始胆小敏感胆怯,逃避人际交往,总是一个人待着。

父母深爱本没错,但方法用错了,爱的方式就开始变质了。怀着爱孩子的初衷,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陷入这三种亲子关系。

控制型

喜欢控制的父母,容易养成没主见的孩子

在知乎上有这么一条留言:19岁大一新生小郑,性格直爽,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刚开始很受舍友的喜欢,但后来室友形容自已:

一点思考主见都没有,什么事情都要麻烦我,生怕自已做错了,真的好烦他。

原来小郑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要求和命令下长大的,稍有出错就会被责骂批评。

小时候想学的乐器,考大学、选专业,完全听父母的安排。到了上了大学,发现自已完全离不开父母,不知如何做人做事。

他形容自已的性格:孤独,不知道自已想要什么,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在家庭中,如果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正确,只能做正事,那意味着,孩子不得不严格遵守父母的各种规则。

由此一来,孩子自己的精神生命,就失去了伸展和存在的空间,甚至会觉得活着没什么意义。”当孩子的想象力被限制,能力被控制时,孩子没有想要去实现的事情,只知道自已应该做的和被许可做的。父母以为这是乖孩子的表现,但总有一天会发现,孩子要独自面对世界,却发现父母不能在身边,只能留孩子一人迷茫无助,停滞不前。

溺爱型

包办的父母,容易养出自私的孩子

曾看过一部令人压抑的动画短片《巨婴》,父母对孩子爱极其宠溺。

小时候,只要喊一声“妈妈,我想要这个”,爸爸妈妈立刻给孩子下单,家里的玩具堆积成山。长大后,看到新款眼镜广告,又习惯性地喊妈妈要买下。

无奈之下,年长的母亲掏出了自已肾换了VR眼镜。当他饿了,又喊着“妈妈”,但妈妈已经体虚去世了,这时,他他钻进了已经去世的妈妈的身体里,榨干妈妈最后一滴养分。

从小溺爱孩子,最后只会害死自已的孩子,毁掉的是原本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

想起我的表姐,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什么都好!就是太宠孩子了!

儿子喜欢买玩具,表姐就把整个玩具系列买下来,儿子喜欢名牌鞋子和衣服,几乎每上一款就买一款。

随着儿子喜欢的东西越来越贵,表姐的经济压力就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儿子,开始为儿子买高仿鞋。

没想到儿子穿到学校,被同学一眼看穿后,还翘课跑到表姐单位,大骂自已的母亲:我没有你这个妈!自已什么本事也没有,还给我买假货!

有人可怜她,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人笑话她,说这是无条件宠溺孩子的后果。

宠溺的本质是父母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只是把孩子当做自已的附属品,无条件满足、无底线纵容。

这样只会给孩子产生一种错觉:我是家庭的中心,一切必须听我的要求。

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大发脾气,辱骂家人。

宠溺是错误的,不正确的亲子关系,你想给孩子的糖有多甜,以后只会自吃其果。

权威型

野蛮的父母,只会养出懦弱的孩子

曾有人问过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一个问题:“我的收入水平不高,知识水平也有限,怎样去培养优秀孩子吗?”

孙瑞雪回答:“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取决于父母是否有钱,是否高学历,取决于‘规则’和‘平等’。

我们要把那种等级关系、高高凌驾在我们之上的东西,排除在外,使我们的生命都处在一种平等的状态中。”

在很多家庭里,父母一直处在强势的地位,喜欢对自已的孩子呼来喝去。孩子一旦不服从,就用暴力的方式让孩子服从,但这种“恶家长”并不是正确健康的亲子关系,是不平等、被动的关系形式。

时间久了,只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不敢表达自已内心真实的想法。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27岁男子小林,从小说话就喘不过气来,还经常生病,跑遍无数个医生都看不好。

但小林自已知道,原因是什么,6岁那年误吞了一个哨子,但一直没敢告诉父母,直到20年过去了,肺炎复发让小林不得不告诉真相给医生。

原来,小林的父母总是责骂他,一犯点错就大发雷霆,不许孩子有还嘴的余地,久而久之,小林变得懦弱害怕,就连受伤了也不敢求助家人,只能默默地独自承受。

我们总会听到一些话语:

“这孩子一点都不像我,就是太胆小了”

“这都能做错,我真的生个包子好过生你”

不许孩子说“不”,强化家长地位,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害怕与人交往和负面评价,极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长大后,只会牺牲自已的利益去扮演一个老好人,只为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喜爱。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不靠辈分和地位的,而是靠父母的人格魅力。放下权威、用心倾听孩子内心的诉求,才会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