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育儿小课堂错误急救方式会加重宝宝伤情 [复制链接]

1#

#急救#孩子成长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小状况”在所难免,但是错误的急救方法可能是父母将孩子推向危险的最后一根稻草……

误区四:流鼻血了?抬头、塞纸、举胳膊!

流鼻血是宝宝常出现的小状况之一。很多爸爸妈妈在宝宝流鼻血后最常见的解决方法就是仰头、塞纸并使宝宝抬高胳膊。但实际上头后仰,鼻血只是不往外流了,但还是通过后鼻孔往体内流,这样易把血呛入气管及肺内,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有引起窒息的危险。

正确做法:让宝宝保持坐姿,身体稍微前倾,张开嘴巴,用嘴呼吸;同时家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宝宝鼻翼两侧,朝后脑勺方向挤压10分钟。如果还出血,可稍微移动一下捏的位置,直到血止住。

误区五:脚崴到了?快揉揉、热毛巾敷!

宝宝刚会走路时正是最顽皮的时候,刚学会走就想跑起来。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小男孩,简直就是“永动机”,似乎不知道疲惫。在急走、小跑时经常出现扭伤的情况。宝宝扭伤后,患处肿胀起来,爸爸妈妈会下意识给宝宝揉一揉,觉得可以减轻疼痛。有的爸爸妈妈还会把患处搓热或敷热毛巾,认为可以缓解症状。但其实对血肿处揉一揉不仅不能缓解伤痛,刺激了伤处,还会加速血液循环,加重出血,而把患处搓热只会让患处肿胀起来,减缓患处的自愈速度。

正确做法:受伤后最重要的是固定和保护,此外,可以用布或者其他东西包住冰块,以避免冰块与伤口直接接触,敷在患处,或使用冷毛巾冷敷。每隔10分钟可以敷一次,持续一到两天。

误区六:宝宝溺水了?倒挂控水!

很多宝宝对水很感兴趣,见到积水喜欢拍打踩踏,洗澡时也很爱玩水。宝宝在室外玩水时,爸爸妈妈看顾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出现宝宝玩水掉进池塘或小河的危险。宝宝溺水后,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实施倒挂抢救,而医生表示这种方法只是在拖延抢救。如果发生溺水情况,水通过食道进入胃中,进入肠胃的水并不会造成多大伤害。但是如果水大量进入气道,短时间内就会使人出现窒息、呼吸心跳骤停,倒挂等方式也不能使水流出来,反而会耽误黄金急救时间。

正确做法:先检查宝宝口鼻是否有泥沙、水草等杂物,若有及时清理。若溺水后宝宝无明显反映要立刻进行人工呼吸,直至呼吸正常;若人工呼吸及呼叫后无反应,检查有心跳很慢甚至停止的状况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直至心跳恢复。

误区七:眼睛进沙子了?用手揉一揉就出来!

异物进入眼内附着在角膜或结膜上,千万不要帮宝宝揉眼睛,揉眼睛会使异物刺伤角膜,甚至嵌入使伤情恶化。

正确做法:让宝宝闭上眼睛,家长轻轻将宝宝眼皮提起,让异物随泪水流出眼外。若异物较大,可用棉棒或手帕角轻轻拭出异物。异物取出后,角膜无损伤的可不用上药;异物较大,刺激时间又长,或角膜上皮有损伤的,异物取出后应上些眼药水或眼药膏。

误区八:宝宝手脚冷?快用热水泡!

冬天,带宝宝出去玩,回家后摸着宝宝的小手冻得通红冰凉。脱掉鞋子,小脚丫也冰凉冰凉的。爸爸妈妈会选择用热水给宝宝泡泡手脚恢复温度。但实际上,将冻得麻木的手脚直接放到热水中,手脚表面血管扩张,深部血管闭合容易造成坏死,

正确做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手的温度自然回升,或可以两手互相搓一搓加强血液循环。

不了解这些急救误区都可能导致爸爸妈妈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小事化大”、“大事化险”,掌握正确的急救方式可以让宝爸宝妈在遇到状况时不急不慌,从容应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