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物大师高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上 [复制链接]

1#

系列导入课是根据年最新人教版生物教材制作的。

大家在观看及学习时请注意此系列课程与你所学版本教材的偏差,一切有争议的问题以你目前所学版本教材为准。

最终解释权归大师系列课程所有。

浩渺的太空,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等待被发掘的秘密。

Astronaut宇航员,从造词的角度看,指航行至星星的人。电影《星际探索》的原名《AdAstra》也蕴含这一层诗意。

一位轻度自闭的航天工程师,一趟关乎情感救赎的旅程。义无反顾离开的父亲。

在星海何处?自己为之追寻的,在远方,还是在心底?

探索是人类的天性,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二者谁是遗传物质,生物学界曾为之热议纷纷。

最初,蛋白质的多样性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因为多样性,意味着它有携带遗传信息的能力。

DNA的研究则相对较晚,当人们认识到DNA由四种单体组成时,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在遗传物质探索史上留名的,首先是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野生型的肺炎链球菌能产生含水量高的多糖类荚膜,使菌落显得光滑,我们称之为S型菌。

S型菌还有一种不产荚膜的突变体,称为R型菌,它在宿主体内容易被免疫清除,无致病性。

年,英国微生物学家格里菲思向一组小鼠注射入活的R型菌,小鼠并不死亡。

他向第二组小鼠注射活的S型菌,小鼠受感染,并发败血症死亡,且体内分离出活的S型菌。

接着,他向第三组小鼠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菌,小鼠不死亡。

但是,将活的R型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菌混合后,向第四组小鼠注射,小鼠竟然死亡了,体内还分离出活的S型菌。

由此来推断: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应该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促使R型菌转化为了S型菌。

那么,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呢?

20世纪40年代,美国微生物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菌破碎后,设法去除其中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

一方面,该提取物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能够让R型菌发生转化,培养皿里可见两种菌落。

另一方面,若使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提取物,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但若用DNA酶处理提取物,提取物则失去转化活性。

由此看来,所谓的转化因子很可能就是DNA。

不仅如此,艾弗里等人还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提取物的理化特性与DNA的极为相似,于是提出与多数科学家观点不同的结论:

以上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多次用到了对照的思想。

在对照实验里控制自变量,有“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与正常情况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为“加法原理”,我们在过氧化氢分解条件的实验中,对实验组分别加温、加无机催化剂和加酶,与对照组相比,这就是一种“加法”的思想。

反过来,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即为“减法原理",就像艾弗里用酶分别去除提取物中的某种物质一样。

虽然艾弗里的实验逻辑严谨,但当时的某些错误认识否定了DNA的多样性,且受历史影响,很多人怕再次犯低估蛋白质重要性的错误。

坚信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人,以提取物不纯为由,对艾弗里加以质疑。

那么,真相究竟是如何揭开的呢?请同学们观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