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0909/95731.html早在19世纪,现代基因学之父孟德尔推断遗传是微粒式的,即每个亲本将颗粒或者遗传单位传给子代,我们现在称这些颗粒为基因。
20世纪初,染色体携带基因的观点,即遗传的染色体理论被科学家广泛接受。染色体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和蛋白质组成。一开始,人们认为DNA是单调的分子,从而倾向于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年,美国微生物学家OswaldAvery及其同事在年FrederickGriffith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DNA就是携带遗传物质的多聚物,使DNA作为遗传物质,处于生命研究最核心的位置。
*图片来源见水印,侵删
那么,DNA的三维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揭示DNA的结构,开启了一场科学界的赛跑: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化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Pauling)是众多对DNA结构感兴趣的科学家之一。另一个研究小组是伦敦国王学院的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Wilkins)和女科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Franklin)的团队,他们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DNA的三维结构。年,年仅23岁的詹姆斯·沃森(JamesWatson)博士毕业后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在这里遇到了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的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两人一拍即合,从年10月也开始转向DNA结构方向。
年5月,富兰克林拍到了一张B型DNA的X射线晶体衍射照片,也就是著名的“照片51号”。这或许是解释DNA结构之谜最关键的一幕。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年1月30日,威尔金斯将富兰克林于年拍摄所得的这张照片分享给了沃森。沃森与克里克深受富兰克林这张“51号照片”的启发,结合之前所作的理论研究,抢先一步于69年前的今天,也就是年4月25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MolecularStructureofNucleicAcids:AStructureforDeoxyriboseNucleicAcid》(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结构),首次揭示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至此,关于遗传物质的争论便彻底结束。
01
02
03
*左右滑动查看论文原文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是一种双螺旋(doublehelix)——两条DNA链互相缠绕。更重要的是,每条链的碱基都位于螺旋的内部,一条链上的碱基以一种非常专一的方式与另一条链上的碱基配对。DNA中只有4种不同的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无论在哪一条链的任何地方发现一个A,在另一条链上总会有一个T;无论在哪一条链的任何地方发现一个G,在另一条链上就总会有一个C。也就是说,这两条链是互补的,如果我们知道一条链的碱基顺序,就自然会知道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这种互补性使DNA能够被忠实地复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生命之美在DNA双螺旋结构里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遗传物质的认识。
纪念69年前的今天,短短字的沃森-克里克论文是目前在生物学历史上可与达尔文进化论相媲美的重大发现与成果,正式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今,科学家们依然在生命科学领域孜孜不倦地努力,解开一个又一个生命之谜……
梅特勒-托利多超越系列UV5Nano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助力科学家探索生命的奥秘:
内置数十种生命科学方法,只需一滴样品,快速测定核酸蛋白浓度和纯度
兼备超微量与比色皿检测平台,2合1功能强大
使用LockPath技术,确保光程准确,无需校准
配合LabX软件,完全符合21CFRPart11要求
文末福利
*视频来自网络,侵删
TheLanternFestival
使用1张A4或A5纸,根据视频方法折叠出DNA双螺旋结构,并通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