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最好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慢阻肺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存在于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
在中央气道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上皮损伤,黏液分泌腺增大和杯状细胞增多使黏液分泌增加。
外周小气道病理改变包括:外周小气道(内径2mm)的阻塞和结构改变,小气道的狭窄与管周纤维化导致的气道重塑,终末细支气管和过渡性细支气管的丢失。
这些改变在早期的慢阻肺患者就已经存在。
气道壁多种炎症细胞浸润(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增多的黏液分泌物阻塞气道管腔,引起固定性气道阻塞及气道壁结构重塑。
肺气肿导致附着在小气道周围的肺泡间隔破坏,使维持小气道开放的力量减弱。
上述病理改变共同构成慢阻肺气流受限的病理学基础。
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可见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外观灰白或苍白,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大疱。
显微镜下可见肺实质破坏、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扩张和破坏,形成小叶中央性肺气肿为主的肺气肿改变。
病情较轻时这些破坏常发生于肺的上部区域,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弥漫分布于全肺。
在慢阻肺早期就开始出现肺血管的改变。
轻‐中度(GOLD分级1~2级)慢阻肺的肺小血管就存在血管内膜增厚。随着病情加重,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蛋白多糖和胶原的增多使血管壁进一步增厚。在重度‐极重度(GOLD分级3~4级)慢阻肺中存在血管壁弹性纤维增厚、平滑肌增殖、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和肺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慢阻肺晚期继发肺源性心脏病时,部分患者可见多发性肺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