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均GDP逐年上涨,为何工资却迟迟不涨问 [复制链接]

1#

文:周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年第一季度,我国GDP总量达到了24.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名义增长20.7%,可谓历史罕见。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因疫情而遭受重创,而我国由于疫情控制得比较好,经济恢复速度也比较快,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经济增长也超过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起到了表率作用。

当然,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在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但大家的工资却“纹丝不动”,明明人均GDP一直在涨,怎么就没平均到每个人的身上呢?这些钱都去哪里了?

实际上,我们的工资也在增长,而且工资涨幅也不低。在一次采访中,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直言,人均收入增长了8.5%左右,与物价上涨的速度相当。由此可以看出,在数据统计中,物价上涨速度和工资上涨速度,基本处于同一区间内。

然而,由于人们的购买需求不断攀升,对于工资上涨的幅度,许多人并没有太大的感受。因此,就制造出了“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的感觉。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工资也的确在上涨。毕竟,今年就已经有一波上涨了,现在各地相继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

当然,造成什么都涨,只有工资不涨这种现象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近年来物价的不断上涨,这就导致了工资的上涨速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今年初就迎来了一波“涨价潮”。用物价上涨的速度和工资上涨的速度相比,明显物价碾压工资。国家每年都会发行货币,货币发行总量是按社会总产出计算的,也就是,生产总值有多少,银行就会发行多少货币。但物价上涨确实是不争的事实,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众所周知,我国的出口业务是很发达的,大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就变成了国外市场的商品;而中国由于货币增加,商品不变,造成物价上涨,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所以,我国所有外贸出口产品,都不能算进货币发行计算量里面去。由于我们国家是贸易顺差大国,因此,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银行是不会将这些出口总额计算在内的。

其次是税收,税收收入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竟然高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普通中国人每购买元的商品就要交64元税,几乎是商品本身的1.8倍。这样惊人的高税率加在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居高不下。恰恰相反,我们的工资水平显然跟不上物价的步伐,自然会出现所谓的“通胀”。

最后一点,我们的工资一直没有上涨,其实应该多加反省。你在一家企业工作,你所创造的价值是否有一部分要贡献给企业,是否有一部分要用税收的方式用于财政?公司雇用你,为你提供工作的场所,所需的设备,你创造的价值都用于你的工资,那企业就不赚钱了。所以,有时候给公司带来的价值越高,说不定自己的工资也会越高呢。

其实还有很多人都混淆了GDP和工资收入的概念。比如,人们一提到人均GDP,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己的工资收入。按照他们的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人民共同创造的,那么人均GDP就是我们的工资吗?事实上,只要稍稍动脑想想,这个逻辑根本就说不通。

但是总的来说,如果生活中的各种刚需产品都在上涨,那么如何实现国家扩大内需的需求呢?再加上现在许多家庭都背负着房贷,车贷,欠着信用卡、花呗,如果物价不能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那怎么来满足国家扩大内需的需求呢?你觉得现在的物价可以接受吗?欢迎留言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