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提醒各位财务人员,这几种避税手段,不要再 [复制链接]

1#
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bdfzkyy.com/

一个会做税筹的财务是个好财务,然而一个瞎做税筹的财务会让自己面临牢狱之灾!

真假两套账

这是很多企业里面存在的问题,那就是,要求财务人员通过设置两套账,甚至是多套账(一套账给银行、一套账给税务、一套账给老板),随意调节账务科目,以此来避税。

殊不知,这根不是“税务筹划”!这是隐藏收入,偷税漏税,是税务机关稽查的重点,是企业财务路上的一颗“大雷”,会计人员也难逃其责!

提醒各位财务人员,除了“内外账”这种拙劣的手段之外,下面这几种避税手段,都是披着“税收筹划”的皮,行的是“偷税漏税”的实,这种避税路上的高压线,财务绝对不能触碰!

一、买票避税

企业想避税,隐藏收入行不通的时候就开始针对成本费用下手了,很多“不怕死”的老板和无知的财务一言不合就买发票,尤其是由于进项税额不够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买卖行为大量存在。

但随着国家税务机关监管力度和监管水平的不断升级,这种行为风险极大,尤其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行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年第19号)下发后,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对发票进行品名、金额、数量的采集,迅速发现企业进销不符、虚开发票的现象,不管是虚开发票方,还是恶意接受虚开票方都难逃其责!

二、个人账户收款避税

很多企业把不开票收入存入法人或者财务人员的私人账户,这种情况大多与两套账的问题共同存在。这是一种典型的隐藏收入的违法手段!

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第3号发布)规定,以下行为会被重点监管:自然人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含10万美元)的境内款项划转。

三、阴阳合同避税

前有范冰冰,后有郑爽,阴阳合同屡禁不止!近几年,阴阳合同逃税在不动产、股权转让中也尤为普遍,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种违规避税手段,在国家税务机关日益剧增的监管力度下,都将浮出水面。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税筹呢?税筹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税收筹划同偷逃税款的本质区别在于合法性,不能突破法律底线是所有税收筹划方案的基础!

税收筹划的常用手段有:

①改变业务性质②税负转嫁③税率差④合并与分立技术⑤享受税收优惠⑥行业与地区税负之差

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一、税收筹划是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提前做好准备,不做事后诸葛亮!

◆二、税收筹划一定要财税结合,要有合理的商业目的,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不能单单为了省税而生硬避税!

◆三、纳税筹划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积极去探索。

◆四、税收筹划要从“业务经营流程”入手,而非只在“财务处理环节”下功夫。

◆五、税收筹划要从业务中来,回业务中去,以真实的业务为基础的税收筹划才是靠谱的!

◆六、税收筹划要通盘考虑,一定不是单纯筹划一个税种,是企业所有税种的综合考虑。

◆七、税收筹划非常考验的是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考验财务人员对国家税收政策的把握程度,专业是财务转型最好的逆袭武器!

◆八、税收筹划要注重防范税务风险,控制风险比降低税负更重要。绝对不做法律禁止的事,但可做法律没有禁止的事!

◆九、税收筹划要有度,切忌用力过猛,弄巧成拙!

◆十、一定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从发票上乱做文章,切记玩票就是玩命!

老板怎么把公司的钱取出来?盘点13种“公转私”的神操作!

01人工支出——以工资发放

人工支出,就是通过发放工资或劳务报酬,将企业的钱拿出来。

但这并不是让出纳把钱转到个人账户上那么简单。

下面我们以某上海企业老板需要从企业账户中取1万元为例,考虑个税,社保缴纳(不考虑公积金),测算一下这种办法企业需要承担的成本。

从图表可知,根据个税,社保倒推应发薪资为.21元,企业需承担的社保为.36元,相当于取1万元,需要额外承担近35%的费用。

02人工支出——以劳务费发放

新个税法将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纳入综合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个人进行年度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假设A在公司薪金/月,专项扣除数/月,扣掉法定扣除,不用缴个税。

如果以发放劳动报酬名义支付,则预扣预缴元(不考虑增值税),而且劳务报酬还涉及到增值税发票的问题。

预扣预缴时:

按照“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费用按八百。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

汇算清缴时:

年度劳务报酬收入额为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并入综合所得,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再根据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经测算,按照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暂不考虑社保因素,

如果发税前年薪60万,纳税所得约为45万,约交8.3万个人所得税,在发了60万工资后,企业所得税可以少交15万。

而且这个60万工资可以拿到纳税证明,是合法收入。

有人问:再多发点行不行?

答:可以,年综合所得应税所得超过42万的话,超过部分的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已经达到30%了,超过了企业所得税的25%。

如果年综合所得超过96万的话,对老板来说肯定不划算,因为按照分红方式,也就是万收入,交完25%企业所得税,再交20%的现金分红个税,还能到手60万,税负率相当于40%。

所以,对老板个人来说,没有必要开百万以上年薪。

03股东分红

值得注意的是,股东分红并不等同于刨去成本后的纯利润。企业一笔万的业务利润,先后要经过企业所得税跟个税两道税收。

企业所得税:万*25%=25万个人所得税万-25万)*20%=15万

合计税收40万,税负率能达到40%,面对如此高的税负,国家为了激发企业活力,出台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

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万元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万元但不超过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对小型微利企业来说,同样一笔万的税前业务利润

企业所得税:万*25%*20%=5万个人所得税:(万-5万)*20%=19万

合计税收24万,相比40%的税负率,小型微利企业税负率降至24%。

04以个人借款名义

一些企业老板会以个人借款为名,从账上拿钱,这种方式有视同分红征税的风险。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借款年底前记得要还给公司,或者干脆就老老实实做现金分红,把个税交了

根据《财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号)第二条关于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长期不还的处理问题纳税年度内个人投资者从其投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借款,在该纳税年度终了后既不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其未归还的借款可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这就是说,如果股东向企业借款万元,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逾期未归还,将要缴纳20万元个人所得税。

当然,这里推荐一种架构,个人先投资给X公司,X公司再投资给实体公司。

后面如果实体公司赚了钱,给X公司分红,这个不要交税,分红万,X公司就可以拿到万。

所以说,这种架构有节税效果.当然,进了X公司仍然不能进个人口袋,无法用于个人消费,但X公司可以用于再投资或做些其他处理,就比较灵活了。

05买发票——费用套现

比如说花5万买了万的发票,直接报销成现金或为了资金流符合,公司把万打给对方公司,对方公司扣掉5万,再想办法把剩余的95万打到老板个人卡,这种违法的方法过去有不少公司这样做,但现在风险风险太大,坚决不能做。而且,有时还会碰到发票骗子。

当然,还有些老板通过多报些费用,比如招待餐费,或者咨询费等等,现实中小企业中这种情况比较多。

06对外投资

选择税务管控力度较低的区域,注册新公司并持有股权,将资金以投资名义进行转移。再i以被投资为运作主体,通过费用报销、薪金发放等途径把钱从该企业中取出来。

这种行为比较少见,一般企业也不会考虑到这种方式。

07两套账——收入不开票、不报税,直接进私户

还有一些企业干脆不开票,收入直接走个人账户,他们觉得既然没有开票,那就不用进公账,也不用交税,账面上的收入成本发票合法合规,税务局看账本也发现不来问题。

事实上,这样做的涉税风险十分高,现在各局信息互通,真要想抓出企业的小辫子,一点都不难,或者先进公户,但不报税,挂在往来,然后把钱又转出来。冲往来账。

无票收入并不是无迹可寻,一般收入都有对应的成本,尤其是制造业,税务稽查时,可以从收入成本配比上发现问题,比如车间耗费大量的电费与人力,却没有对应的收入,或者报表上的主营业务成本大于主营业务营业收入,这都是十分不科学的,没有企业会做完全不挣钱的生意。

往往像这种无票收入,收款的个人账户都为企业法人、法人家属等。税务稽查时,可能还会对公司法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的个人账户进行盘查。

依法诚信纳税是纳税人的义务和觉悟,企业避税方式有很多,合理报税才是最佳选择。

08利用税收洼地企业节税和变现

有些公司利润比较高,有人想办法在税收洼地成立企业(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通常这些企业采取核定征收方式,个人所得税在3.5%甚至更低,增值税正常缴纳,让这个企业提供服务给公司,这样利润就转移到了这个洼地企业。

然后再从这些税收洼地企业拿钱。这个要有真实的交易基础,没有真实交易基础的话在未来出现问题的概率会变大。

这里讲的税收洼地企业,一般有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等形式,还有些地方政府还有税收返还政策,这样税就更低了。当然,这个政策用过头,就会成类似冰冰案件。

09公司对外购买资产再变现

红木家具的故事,公司买了套红木家具,这个家具作为公司固定资产入账,经过几年之后,折旧计提完了。

然后公司把这个家具低价处理掉了。

但实际上这个家具非但没贬值,还升值了,这个家具去了哪里谁也搞不清。

其中一种可能就是变现了,钱变成老板的钱了。

除了红木家具,公司也可以买其他资产,这些资产应该与公司经营相关,并且有变现价值。

这个方法很隐蔽。如果变现了的话,这个也不是合法收入,因为按照规定,公司变现资产时也要交税的,从税法角度来说,是变现偷逃税收,不建议公司采用。

10股东个人资产高价卖给公司

这里讲的汽车也是非常常见的,股东自己掏钱买了车,也用了几年。

某一天,公司把这辆车买下来变成公司的车,过户给公司。

这个时候,汽车的费用包括折旧,汽油,保险,维修等等都可以进入公司费用。

公司还少交企业所得税。

有人问:万的大奔开了2年再卖给公司多少钱?

答:理论上按市场价,价值越高,未来企业折旧费越大,抵税就越多,但超过万一般不大合适。

又有人问:把车卖给公司个人不是要交税吗?

答:可能涉及到增值税,如果转让有溢价,溢价部分交20%个人所得税(和现金分红税率相同),这样现金到了个人手上,企业未来可以进行税前扣除。

另外可能有少量的交易费用。

这里讲的虽然是汽车,其实,你可以回公司看一下,是不是还有一堆股东个人提供给公司使用的财产,但不在公司账上,这个都可以考虑卖给公司。

11把股东财产租给公司

有时候,股东自己有一套房子用来办公,但是没向公司收过租金,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这个方法。

其实,为了公司的业务,使用了股东的房产,当然付钱给股东了,这样财务报表也才准确。

有人问:这个股东把房子租给公司不是股东要交税吗?

答:是的,但是这个税一般来说都相对比较低

例如:某市的个人出租不动产(住房和非住房)政策:

一是月租金收入不超过10万元(含10万元)的,增值税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出租住房和出租非住房均按3.5%的地方税收综合征收率计算地方税收应纳税额。

二是月租金收入超过10万元的,这时如果是出租住房的,按照5%的征收率减按1.5%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按3.5%的地方税收综合征收率计算其他应纳税额。

如果是出租非住房的,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按3.5%的地方税收综合征收率计算其他应纳税额

这里股东出租房产,就算按最高的8-9个点交税,但是你要知道,公司拿到发票后,公司可以抵25%企所得税,而且这个钱还变成股东的钱了

12利用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金个税优惠政策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曾经有一个老板当年账面利润太大,要交很多企业所得税,他解雇了5个员工,支付了合计约万的补偿金。那么如果用上解除劳动合同的政策,在此城市约人均20万以内的离职补偿金是不要交个人所得税的。

具体文件见:财税〔〕号财税号。

而且这个离职补偿金可以作为企业成本费用列支。

有人问:能不能年末解雇,明年年初再把他雇回来?

答:这个有点过,如果是集团公司的话,可以用其他公司再雇佣

13其他优惠政策

利用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利用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利用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节税

自然人股东以技术入股,然后可以货币资金减资,这样在不影响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基础上,可以完成货币资金的“公转私”。

当然还有很多节税的发放,具体操作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中国国家税收环境极其复杂,不管是老板还是个人,虽然不是财务,但一定要有财税意识。

说到避税,你可能会问:“纳税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怎么能说合理的避税呢?“避税不是犯罪吗?我们能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它。避税不同于逃税。避税是以合理的方式减少税收支出,而逃税不是对需要纳税的项目纳税。

合法避税是指纳税人在尊重税法、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逃避纳税义务,减少税收支出。合理避税不是逃税,它是一种正常的法律活动。合理避税不仅是财政部门的事,还需要市场、商业等各部门的配合,从签订合同、资金收付等方面入手。

合理避税的知识方法,尽在下面这本书中:

当然,合理避税的方法有很多。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小编建议你可以去看看这套“避税”。如今,纳税几乎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因此,学会合理、安全地避税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之后,你可以省下很多税金。

在《避税》一书中,有很多案例知识。愚蠢的老板在逃税,聪明的老板在合理避税,聪明的老板在合理地节税。老板不是财务方面的,但他们必须了解财务。

这种“避税”必须是老板和财务人员的必修课。从税务筹划实施方案到税务风险实例分析,公司老板可以远离财税风险,重构公司税制,合理节税,远离财税和业务风险,使公司稳步盈利。

老板不用会财务,但一定要懂财务,这本书教你实现企业规范化制度化,经营,提升企业利润为企业赚钱

并且如今本小店限时特惠,花一顿饭钱,却可以为你省下更多的钱,再划算不过了!

(注:以上资料,只供参考,不要走弯路,合法交税,人人有责)

不到一顿饭钱,小投入大收益,有需要的朋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