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514871.html编辑:人力君
很多朋友可能都会有疑问:我的个税是怎么算的啊?为什么每个月还不一样?为什么我俩工资差不多交的个税却不同。
今天,人力君就给大家详细讲解讲解。
1
个人所得税率表
年起,国家不再以月为单位计算个税,改为以全年累计发放的所有工资薪金减6万扣除额,减个人享有的专项扣除及社保等累计金额后,余额部分按表中税率扣个税。
其中,这三个公式也是大家很容易混淆的:
1.实付工资(就是打到工资卡里的钱)=应付工资—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个人所得税—其他款项
2.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额(每月应付工资的累计数)—累计减除费用(起征点元/月*累计月数)—累计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3.累计应补(退)税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已预缴税额
当然,工资要超过起征点元,否则根本不用交税。
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2
稳定型工资
“稳定型工资”意思是假如你每月的工资都是固定的。比如小李每月工资1元,个人承担社保元,个人承担公积金元,专项附加扣除元(此处社保、公积金只是举例,方便计算,不代表任何标准),那么他每月个税计算如下表:
从表格可以看出:
1.1-4月份累计应纳税额均低于元,则按照上图税率表格中的3%(1级标准);
2.5月份累计应纳税额为元,超过元,则按照上图税率表格中的10%(2级标准),速算扣除元;
按照上述公式依次类推,即可计算当月累计应缴(退)税额。
3
先高后低型工资
比如小王1月份工资2元,2月工资元,3月工资2元,4月工资元,5月工资元,6月工资1元,7月工资元,8月工资1元,9月工资元,10月工资元,11月工资元,12月工资元。每月个人承担社保均为元,个人承担公积金均为元,附件扣除项均为元。
那么他每月个税计算如下表:
从表格可以看出:
1.1-2月份累计应纳税额均低于元,则按照上图税率表格中的3%(1级标准);
2.3月份累计应纳税额为元,超过元,则按照上图税率表格中的10%(2级标准),速算扣除元;
3.11月和12月出现了负数,意思是最后税务局需要退给你的税款。因为个税是按全年累计计算所得,所以12月就是最后累计应该退给你的个税数额。也就是退元。你需要在下一年的3月—6月,通过“个人所得税”手机APP进行汇算清缴哦!
按照上述公式依次类推,即可计算当月累计应缴(退)税额。
4
写在最后
看完上述两个案例,大家关于个税的计算方法是不是瞬间清晰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你和同事工资差不多,个税却比他多,就是因为你们两个人的专项附加扣除项不同导致的。
累计收入相同,你的专项附加扣除项只有子女教育一项,而他的确有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等,自然累计应纳税额就比你的低,个税就相应的交的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