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精彩回顾e连线ldquo保驾护航
TUhjnbcbe - 2021/5/6 18:18:00

年12月14日,由赛生医药(中国)有限公司主办,医者纵横多学科平台承办的“e连线保驾护航淋巴瘤线上MDT”正式举办。会议借助医者纵横网络会议平台在北京、哈尔滨、*同步直播进行。本次会议邀请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教授、医院*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特邀嘉宾有*医院杨顺娥教授以及他们的MDT团队、医院*慧强教授。

本次会议共分享了三个精彩病例及一个优秀专题分享。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病例1一例纵隔占位的思考

医院(视频00:06:20)

本专题是由医院吴梦教授分享的因“胸前区压痛伴发热1月余”就诊的26岁女性患者,具体治疗过程如下:

基本情况

患者女,26岁。

主诉:胸前区压痛伴发热1月余。

体温最高37.5℃。

辅助检查

CT示:右上纵隔占位。

穿刺活检: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

PET/CT示:双锁骨区及纵隔见多发异常浓聚淋巴结,SUVmax15.6,较大者位于前纵隔,呈融合状,大小约6.2x4.0cm,病变侵及胸骨柄,推挤右肺上叶。

初步诊断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

治疗过程

-10-1开始ABVD方案化疗4周期。

2、4周期评效PR。

SUVmax15.6→12.7→9.3。

大小6.2x4.0→5.6x3.5→5.5x3.6cm。

对于治疗不满意的霍奇金淋巴瘤,常规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但因疫情未做穿刺。

-3基线PET/CT:8.8x5.8cm,SUVmax17.6。

二线挽救治疗:PD1+GEMOX共5周期,评效SD:SUVmax17.6→17.5,8.8x5.8→7.5x5.1cm。

-6-10行第2次纵隔穿刺:增生的纤维组织及大片凝固性坏死。

-7-2行第3次纵隔穿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除外纵隔原发,未见霍奇金淋巴瘤成分。

三线治疗:-82周期DA-EPOCH-Rx2cs。

2周期评效PR:5.2x2.8cm,SUVmax6.6。

4周期评效PD:SUVmax6.6→11.0。

行局部放疗。

专家讨论摘要

1.医院*教授团队:灰区表现为同一组细胞有不同的免疫组化特点,组合型淋巴瘤表现为两群细胞,穿刺活检具有局限性,可通过初始治疗进行初筛。

2.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教授团队:治疗效果不好时再次活检很重要,活检最好取到大块组织。

医院吴梦

病例2胸腺法新预防伊布替尼治疗CLL引起的病*感染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视频00:26:20)

第2个病例是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分享的一例因“体检发现白细胞增多”入院就诊的72岁男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资料

男性,72岁。

年10月体检发现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在北京武警总院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未行治疗,间断复查。

年9月发现周身浅表淋巴结呈进行性增大,并出现乏力盗汗,未治疗。

年10月复查血常规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予RFC方案治疗,两疗程后评价为PR。再次予RFC方案两疗程,评价仍未PR。

间断使用FC,或弹药氟达拉滨等治疗,病情稳定。

年1月停止治疗。

年7月全血细胞进行性减少,腹腔出现巨大肿块,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1.8×/L,PLT70×/L,HGBg/L。

骨髓象:增生2级,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占9%)。粒系和红系增生受抑,全片可见巨核细胞3只。

免疫分型:P3细胞约占88.6%。表达CD5,CD19,CD20,CD22,CD23,CD,为异常成熟小B淋巴细胞。

EB病*阳性。

腹部B超:腹腔肿大淋巴结17.58cm×6.71cm。

诊断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iIV期高危组)

治疗过程

伊布替尼mg×3粒qd。

用药第四天出现心慌,动态二合一未提示房颤。

年1月出现带状疱疹,经治疗好转。

胸腺法新1.6mg/次,每周2次,使用3个月,后续治疗未出现病*感染。

总结

专家讨论摘要

1.医院*教授团队:胸腺法新通过调节T细胞比例进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胸腺法新在抗肿瘤方面也有一定效果,但还需循证医学支持。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病例3一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分享

*医院(视频00:46:40)

第3个病例是由*医院李姗教授分享的一例因“左眼视物模糊”入院就诊的76岁女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资料

患者女性,76岁。

ECOG评分1分。

主诉:发现颅内占位1周。

现病史:患者于-10-09因“左眼视物模糊”就诊。

MR示:左侧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占位。

颅内肿瘤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左侧额叶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0余年。

辅助检查

PET-CT:左侧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低密度影,代谢略低;鼻咽扁桃体、舌扁桃体增大、代谢增高,不除外淋巴瘤侵及;双侧下颌下腺旁、双侧颈鞘血管旁多发淋巴结影,部分钙化伴代谢增高,不除外淋巴瘤侵及。

入院诊断

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V期AIPI3分中高危)

侵及脑、鼻咽、扁桃体、双颈部淋巴结。

治疗经过

-12伊布替尼mgqd,后患者自行减量至mgqd。

-3MRI:胼胝体体部及左侧放射冠病变较前局限。

利妥昔单抗mgiv+伊布替尼mg,同时予胸腺法新1.6mg一周两次提高免疫力。

-4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感染。

-05-02CT:肝脏S3段新发结节,大小3.7×3.8cm。

-5-11PET-CT:左侧胼胝体及放射冠区片状低密度,未见放射性浓聚。肝脏左叶散在高代谢结节,淋巴瘤累及?鼻咽咽扁桃体、口咽腭扁桃体、舌扁桃体较前缩小,未见异常代谢增高。左颈部及左侧锁骨上多发高代谢淋巴结,考虑淋巴瘤累及。

-6利妥昔单抗mgivd0+伊布替尼mgqd+来那度胺10mgqdd1-21方案治疗,同时予胸腺法新1.6mg一周两次提高免疫力。

-9CT:肝内多发结节影,较前缩小,大者位于S2段,1.4×0.9cm。

MRI:原胼胝体及左侧放射冠区病变较前变化不大。

疗效PR,继续原方案治疗。

-11CT:肝内多发结节影,较前增多。

疗效PD,患者因不良反应9-11月未规律治疗,建议患者继续原方案治疗。

专家讨论摘要

1.医院*教授团队:很难通过病理方面区分原发或继发中枢淋巴瘤,主要依据影像学资料,看病灶是否局限于中枢或眼眶后部。该患者治疗后扁桃体及淋巴结病灶较前明显缩小,复发时为结外复发,提示为继发中枢淋巴瘤。目前患者病情进展,继续使用原方案疗效可能不理想。可考虑入组试验、化疗或局部放疗。两种免疫调节药物同时使用是否会使患者在免疫方面获益还需讨论。

2.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教授团队:老年患者,家属抗拒化疗,后续治疗药物选择受限。可以考虑PD-1与伊布替尼联用,有研究表明此2种药物联用有协同作用。

*医院

专题Thymosin-α1在肿瘤治疗临床应用现状与未来

医院(视频01:20:05)

本专题是由医院*慧强教授讲授,具体内容如下:

现状

晚期肿瘤患者免疫力差,药物的疗效、*性与免疫状态有关。

早期弥漫大B淋巴瘤、年轻病人希望能得到根治,在*性能耐受的情况下需要多方向用药。

与健康者相比,初治NHL患者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及NK%明显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临床提高免疫力思路:中药、细胞因子(胸腺法新、GM-CSF)、单克隆抗体(美罗华)、细胞治疗(TIL、CAR-T)、肿瘤疫苗、PD-1单抗等。

真实故事:一例长期Rituximab+Thymosin免疫维持治疗SLL病例

CHOP+胸腺法新对DLBCL免疫功能及治疗转归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胸腺法新联合CHOP显著提高CR,改善生活质量。

R-CHOP+胸腺法新:提高DLBCL临床疗效

Thymosin提高R-CHOP远期生存,对R-CHOP降低HBV再激活。

胸腺法新作用机制

胸腺法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协同增效作用。

胸腺法新相关研究

胸腺法新使用方法及剂量推荐

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每周2次,每次1.6mg;连续注射6个月-1年。

专家讨论摘要

1.*医院杨顺娥教授团队:肿瘤病人免疫力低下,靶向药物导致的间质性肺炎发生率高,使用胸腺法新后肺炎控制效果好。但由于病人经济情况,使用受限。

医院

本次“e连线保驾护航淋巴瘤MDT”为大家带来了三个非常精彩的病例以及一个专题,通过讨论解决了临床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明确了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促进各中心对淋巴瘤的治疗进行交流,为未来治疗方向提供选择。相信此次MDT会议给线上线下的各位医生带来颇多获益。

各位希望观看MDT直播的朋友们,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彩回顾e连线ldquo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