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高考热点新冠肺炎相关生物知识点总结及
TUhjnbcbe - 2021/1/8 2:03:00

新型冠状病*,即“-nCoV”,人感染了冠状病*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冠状病*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但也包含有一些病*自身的糖蛋白。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负责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新生病*出芽释放与病*外包膜的形成),少数种类还有血凝素糖蛋白(HE蛋白)。而冠状病*的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就当前发生的疫情,我们将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加以粗浅解读,望给各位以启示。

(一)生命观念

01

结构与功能观

(1)病*的特异性病*之所以对其所寄生的宿主具有特异性,原因是其表面的蛋白质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宿主表面受体蛋白,而不同类型的生物、同一类型生物不同细胞表现的蛋白质的种类有差别。所以病*蛋白的特异性的结构决定了其所感染的对象。(2)简单的结构有利于其快速繁殖

相对于其他生物,病*结构极其简单,即使是真病*,它的结构主要也是核酸和蛋白质。所以它繁殖时,在其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了核酸和蛋白质,两者组装便形成子代个体。所以只要条件适宜,它繁殖速度比细菌还要快。简单就是力量。小小的病*也体现了这样深刻的哲学道理。(3)包膜结构赋予其更强*性

冠状病*的外面还有包膜,相比没有包膜的病*,它“自我保护能力”更强大,致病能力往往更强。

02

进化与适应观

(1)新型冠状病*与其宿主的共同进化

蝙蝠存在了万年,几乎与恐龙是同时代。据目前人类的研究,蝙蝠是超级病*的携带者,它身上能携带超过多种*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有埃博拉病*、狂犬病病*、SARS病*等。

那么,蝙蝠为何携带病*却不生病?

网络上有的文章说,“蝙蝠有逆天的免疫系统,强有力的防御功能,很难被异物伤害,病*也无法对蝙蝠产生作用。”

从共同进化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生物现象。蝙蝠与其携带的病*是共同进化来的:一方面,蝙蝠中免疫能力低下的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已经被淘汰,留下的个体是经过自然选择之后性状更加优良的个体;另一方面,病*中*性极强的个体已经随宿主的死亡而失去了繁殖下一代的机会,相应的基因也逐渐被淘汰,而*性弱、繁殖力强的病*在与蝙蝠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存留了下来。(2)生物适应环境具有相对性

人作为万物之灵长,为何感染了包括SARS病*、新型肺炎病*后显得免疫力这么低下呢?

人的免疫系统由三道防线组成。这三道防线都是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但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SARS病*、新型肺炎病*这类病*是一直处于“缺席”的状态,所以人体对其免疫能力相对低下。由此可以看出,人虽然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能产生上百万种抗体,但这种适应的能力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也仅仅是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而一旦遇到之前所未遇到的环境因素,生物即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适应性。

03

稳态与平衡观

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对SARS病*、新型肺炎病*反应相对迟钝,而病*的繁殖周期又非常短,所以当它们突破人的第一、二道防线后,在第三道防线产生作用前,就已经大量繁殖了,从而引起人相关器官功能下降,引起人体的稳态失衡。

一般认为,病*侵染机体后,会导致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上升,从而导致人的体温上升。冠状病*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疾病的流行季节。所以,体温上升有利于机体快速清除病*,从这个意义上讲,体温上升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但是,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体温上升有利于抵御病*;另一方面,人体对病原体的过度敏感导致人在感染病*期间体温持续偏高,也严重影响了几乎所有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了人体的正常代谢。关于对病*的敏感性这一点,人与冠状病*的天然宿主——蝙蝠表现得截然相反,这是也后者能与之长期和谐共处的重要原因。

(二)科学思维

04

检测新型冠状病*的方法

检测传染病的策略通常有两种,检测病原体本身,或检测人体为了抵抗病原体而产生的抗体。(1)检测病原体抗原。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或动物细胞工程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抗体与抗原做抗原——抗体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说明已经感染相应的病原体。本检测的不足是:在感染之初,病原体抗原含量也较低,抗原不容易检测到。(2)检测病人的体液中相应的抗体。与上述相反,利用基因工程或其他方法获得的病原体的抗原与待检病人的体液做抗原——抗体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说明已经感染相应的病原体。本检测的不足是:由于抗体产生需要时间,一般几天至几周不等,有些免疫功能较弱的病人可能抗体量很低,容易造成假阴性(已经感染,但是测试结果看起来没有被感染)。(3)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提取冠状病*的RNA,进行RT-PCR,即反转录后再进行PCR,再用荧光探针实时检测扩增产物。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这种方法很灵敏,也能够很好地定量。年1月13日至14日,多家公司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最早开始组织规模化的生产。新型冠状病*试医院,使确诊时间大大缩短,最短仅需两个小时。试剂盒的快速生产为新型冠状病*的确诊提供了必要条件,近两日,确诊病例呈指数增加也都是在意料之中。

05

病*的传播与预防

病*一般会以某种载体进行传播,往往不会脱离载体而弥散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就以导致人类疾病的病*而言,其传播往往离不开人的体液。不论HIV、SARS病*,还是现在肆虐的新肺炎病*,概莫能外。

经过前些天的摸索,人们归纳、概括、总结出新肺炎病*传播的途径:①直接传播,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甚至呼出气体被近距离接触者吸入,导致感染;②气溶胶传播,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③接触传播,飞沫附在物体表面,手接触被污染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基于以上分析,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首先就是隔离,尽量减少外出、聚会等;若要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此外,还要注意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野生动物,警惕异常症状,及时就医等。

(三)科学探究

当出现传染病后,首要的应急和防控措施就是控制传染源,其次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经过笔者查阅、搜索资料和报道,整理出以下的研究历程与线索:1.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基于相似、相同症状且有传染性确定有传染病。

2.基于一定事实推测武汉是传染源。当疫情出现后,研究相关传染病的专家指出,患者要么去过武汉,要么来自武汉,并结合其他的信息,迅速确定传染源应当在武汉,这一推测与假说为后期的行动指明了方向。

3.通过样本分析确定武汉是传染源。然而,推测需要实验与事实作为支撑。病*病所持续攻坚,该所首次从的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提示该病*来源于销售的野生动物。但这次暴发的冠状病*的中间宿主和直接源头,还无法确定。

4.系统研究确定病*为新病*且最可能来自蝙蝠。1月29日最新发表于的一篇研究论文对病*的宿主有进一步的研究。研究样本来自9名住院病人,其中8人有暴露史,研究人员从患者的病原体中提取了8个完整和2个部分-nCoV基因组序列。相比于和SARS-CoV(约79%)、MERS-CoV(约50%)的相似性,-nCoV与两个蝙蝠SARS样冠状病*关联更密切(同源性为88%)。研究数据可以看出,感染的9名患者样本基因组序列几乎相同,这意味着该病*最近才在人类中出现。-nCoV与SARS-CoV的差异很大,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与蝙蝠冠状病*的密切关联性。

我们知道,高考并不回避热点,年最大的热点莫过于新冠疫情,那么年高考各卷考了多少呢?我们汇总了全国ⅠⅡⅢ卷及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使用)中关于新冠疫情的考题,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

官方点评:年高考语文命题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如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我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参与抗疫的切身体验,分析和发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再如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全国Ⅰ卷

答案:

新高考全国Ⅰ卷

数学

官方点评:发挥学科特色,“战疫”科学入题。

一是揭示病*传播规律,体现科学防控。用数学模型揭示病*传播规律,如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第6题,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累计感染病例数的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相关的数学知识和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突出数学和数学模型的应用;全国Ⅲ卷文、理科第4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动态研究为背景,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Logistic模型作为试题命制的基础,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展现中国抗疫成果。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学。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第9题以各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为背景,取材于某地的复工复产指数数据,考查学生解读统计图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是体现志愿精神。如全国Ⅱ卷理科第3题(文科第4题)是以志愿者参加某超市配货工作为背景设计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全国Ⅰ卷

答案:B

*治

官方点评:融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内容,展现中国抗疫精神风貌。试题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感受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的科学精神,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执*理念,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全国Ⅰ卷第40题以国家卫健委第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诊疗方案变化所反映的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尊重实践、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全国Ⅲ卷第39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倡议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背景构建试题情境,要求学生回答战胜疫情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此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独特价值。

全国Ⅰ卷*治

答案:A

全国Ⅰ卷*治

答案:

新高考全国Ⅰ卷*治

答案:B

新高考全国Ⅰ卷*治

答案:

物理

化学

官方点评:融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展示化学价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核酸检测试剂、各种治疗药物以及大量的病*消杀剂,均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全国I卷第7题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第7版新型冠状病*肺炎诊疗方案提出的一些常用灭活病*药品为素材,考查有关化学知识。全国II卷第26题和全国III卷第26题以含氯消*剂的合成、反应及性质为情境,考查元素化学知识,普及公共卫生中的化学知识,展现化学科学的社会功能。

全国Ⅰ卷化学

答案:D

全国Ⅲ卷化学

生物

官方点评:融入新冠疫情,体现社会责任。结合学科特点,高考生物试题有机融入新冠疫情素材,从新冠病*的遗传物质、免疫应答、疫情防控措施中的生物学原理,以及疫情所致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考查,体现时代主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如全国II卷第1题,要求学生对能引发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新冠病*和肺炎双球菌在遗传物质、遗传信息传递、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以生物学视角加深对新冠病*致病方式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全国Ⅰ卷生物

答案:B

新高考全国Ⅰ卷生物

答案:D

使用高考工具,助你逆袭黑马!

点击“阅读原文”,抢占先机!

end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高中生学习,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封面图片来自邑石网。高考网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热点新冠肺炎相关生物知识点总结及